顾淼被疫情……主要是被起点迷幻的封了几年之后,终于又被放出来了。
这一次,他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去了大理。
大理是一个很有出息的地方,刚建国没多久,就因为影片《五朵金花》而闻名全国。
沙蓓蓓要上班,她对顾淼的唯一要求是:“想吃乳扇。”
唯一的规定是:“不要让我闻着你身上有金花的味儿。”
顾淼认真严肃的保证:“开什么玩笑,金花,不是劳动模范,就是拖拉机手,还有公社副社长……我要找她们,还得打一把刀当定情信物。”
顾淼住在朋友家专门买在大理的避暑屋子里,朋友要上班,不能随心所欲的过来,反倒便宜了他。
大理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温度实在太低了,好好的七月天,连下了半个月的雨,每天最高气温19度。
还有一个更不幸的消息是:大理大多数人家没有燃气,使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
朋友生怕他在自家屋里被烫死,贴心地告诉他应该如何调节热水器,可以避免被滚水烫着。
然而,整整半个月,太阳能热水器的板子没见过太阳一眼,纵然它拼尽全力,也就把水烧到二十度左右。
同一时间,其他地方的人哭诉40度,要被热死。
顾淼翻出了朋友家冬天用的电热毯、电暖器,用棉被裹住全身,与万千身在大理的外地游客一样,对于自己快要在夏天被冻死这件事感到非常惆怅。
好不容易等到天晴了,顾淼决定出去转转。
大理古城已经热闹不堪,喜洲古镇因为某个明星所在的剧组拍戏,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还一地的垃圾。
剑川……那是《五朵金花》男主角阿鹏的家,他顾淼,要找也得是去找金花,找阿鹏算什么情况。
看遍地图,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诺邓。
曾经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里的地方。
以火腿而出名。
云南两大火腿出产地,一是宣威,二是诺邓。
在大理城中见到最多的是宣威,而不是更近一点的诺邓。
顾淼对此感到非常好奇。
以往从大理到诺邓,需要先到长途车站,坐车去云龙县城,再从云龙县城找小车到诺邓村口,钱不钱的倒不是很要紧,来回换车麻烦才是最要命的。
顾淼在网上一通寻找,发现了一个门到门的业务,类似网约车,提供大理任何一个小区门口送到诺邓村口的业务,价格与坐公共交通,一程一程转车相比,还要便宜一点。
当顾淼到了诺邓村口,他就悟了。
为什么别的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东西,包括那个陕北大爷的黄糜子馍馍都能火,诺邓火腿却始终没什么动静。
诺邓村,它是一座山。
想上山的人,得爬台阶。
台阶很陡。
行李可以让驴子驮。
传说中,人也可以让驴子驮,但没有一个驴上有人,本地人提起驴驮人都说不安全,只怕以前出过什么事。
诺邓的地名由来,是一户姓诺的人家,还有一户姓邓的人家。
这两户人家都是小家子,在深山里发现了银矿,于是背着朝廷,偷摸在山里采银矿,现在的诺邓村有一个“银匠之家”,里面没有银匠了。
后来,不知是哪家的姑娘上山放羊,发现羊喜欢舔一个坑里的水,羊长得很好,姑娘一尝,水是咸的,是卤水井,于是,就转行干卖盐的了。
山上都是白族传统民居,有叫叫“四滴水”,这么叫的原因是雨从第一层房檐上落下来,一层一层往下落,要落在四级房檐上。
村里有一个用“一颗印”改的客栈,大概是改得很不舒服,于是生意很差。老板不是本地人,是甘肃过来租的房子,见没生意,他就自己出去打工了。付不起房租,又舍不得付出的装修费,于是也不把房子还给原主人,就这么僵持着,也挺搞笑。
这边民风淳朴,门锁基本上比较随意,不少人家的大门也只有一个铁环扣,感觉只是防止小动物跑进去乱拉屎。
黄遐昌是当地大户,做庙里的泥塑和纸面具,扎纸马之类的为生。
黄氏,就是本文开头说的“朝廷派来的征税官”,福建人,在这里娶了三个老婆,每个老婆生了七个儿子,长子守家,其他十八个儿子满世界跑。
目前村里的大姓是杨姓,祖上是盐商,过来做生意的。
至于本地的地名“诺邓”两位,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也许是死绝了。
顾淼在山上走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文青最爱的咖啡馆,他在网上见过有人推荐:站在屋顶上拍,能拍到远处的山。
他对这种网红店的兴趣不是很大,本来没想进去,万万没想到,从里面跑出一只拉克的小狗,眼巴巴地看着他,顾淼不搭理它,它就一直跟着,顾淼停下,看着它,它也停下,并转身示意要往回走,顾淼再往前走,它继续跟着。
比某些火车站那些拉客的“大哥,要小妹吗?”“小哥,要玩玩吗?”的那些从业人员执着多了。
这几年山上旱的厉害,原本的水已经干了,现在的水是从深山里引出来的水,要4块钱一度,含碱量很大,煮咖啡不能用这种水,喝不喝得出来是一回事,伤咖啡机是真的。所以这个店的水都是从县城里买来的农夫山泉,一买十件,从县城到停车场,再由停车场的马驮上来,一次驮四件。
喝饱咖啡,顾淼问老板娘,上山要多远,老板娘还没开口,旁边送水的大哥就说:“五六分钟。”
老板娘赶紧说:“别听他的,你走的话,得半小时。”
送水大哥非常不服:“哪里要这么久!”
老板娘:“他是外地人。”
送水大哥不屑地撇撇嘴:“不用不用,最多十分钟。”
事实证明……
老板娘,不愧是出去见过世面,知道城里的凡人有多么无能。
顾淼平时运动量还可以,上到玉皇顶的时候,都用了十八分钟。
半路遇到几个下山的少女,她们说从咖啡店走过来起码要半个小时。
玉皇殿后面是个菩萨殿,据说这边在解放前是三教合一,道士和尚混居,有三百多个和尚,道士也是能娶妻的那种,而且不止娶一个,有大小老婆。
大小老婆还会吵架,道士就施法,让桌子椅子也打了起来,还让火塘旁的火钳去劝架,看到那个场景,大小老婆都吓得不敢吵了。
道士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有人偷兰花,然后就像中了定身法一样,走不了,站了很长时间,直到道士回家,看见他,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走了,他才能动。
不过都是解放前的事了,解放后,道士和尚就风流云散,村里写着“道士之家”的所在,其实现在是村委会,而不是找道士算命看风水的地方。
顾淼在诺邓打算住一晚上,隔壁屋住着一个日本老太太,在中国的大学教日文,中文不怎么流利,勉强能凑合,比顾淼的日语强。
她向顾淼打听回大理有没有方便的方法,顾淼热情向她推荐他来的那网约车。
必须得说,这个网约车公司,是有考虑过外国人的。
可以被使用的证件有“护照”选项,但是,严格设定了护照的格式和数字长度。
邪门的是:公司设定的护照格式是中国护照,开头一个字母,后面八个数字。
可是日本护照是开头两个字母,后面七个数字。
老太太很惆怅,她很想预定如此方便的网约车,但是,证件有问题,这就没办法了。
顾淼一琢磨:“带胶布!”
他把老太太的护照格式给改了改,删了一个字母,在末尾加了一个0,总算注册上了。
老太太对他如此做奸犯科感到忧虑,怕自己被司机赶下来。
顾淼告诉她:“反正不查证件,只要手机号码对了,就能上车。”
老太太感恩戴德,往顾淼的口袋里塞了一大把写着日本字的糖。
村里有很多卖火腿的地方,但是就如同广西北海的码头上,有小贩专门买了死鱼拉到码头上,假装是新鲜鱼骗人一样。
诺邓也有这种从县城里拉了火腿来卖的人家,一个曾经来过的东北大姐对顾淼说,她上回在盐井旁买了一个火腿,结果里面是糖心的,软得很,肉色也很不正常,最多腌了几个月,只能叫咸肉。
那个盐井旁的人家,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拍摄的黄姓人家,是本村的村长。
现在他家卖的火腿,都是从城里批发来的,根本就不是他做的。
村中其他几处卖火腿的,也都是卖的切好,用真空包装起来的肉块,存放不了多久。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不要相信什么淳朴,只要钱来得快,什么淳朴都会变色,只有法律和严格的监管才是普通凡人能够过好日子的保证。
曾经来过的小伙伴推荐他去一个地方买。都是绑好了吊在梁上的,要吃的时候指着一个挑,然后现场锯开,要是看着像“咸肉”,可以不买。
顾淼买了两条整腿。
问老板能不能多送他一点,老板呵呵一笑:“我可以送你下山。”
下山的路上,顾淼与老板边走边聊。
诺邓以前的有钱人都住在山里,因为交通方便。
当年云龙县城根本就是一大片农田,因为是难得的平地,所以,当时住在现在县城的人,其实是替山里有钱老爷们种田的佃户。
现在种地的反倒都去山里了。
但是这边的山势陡峭,又比较贫,还缺水,种不出水稻小麦。
土豆都不好种,这边的环境太适合生虫了,如果不打药,土豆就会被蚂蚁啃光。如果打药……买药不要钱嘛!!!
不怎么需要水的荞麦也不好种,荞麦喜欢高海拔,这边结不了穗。
老板同时解开了一个一直困扰顾淼很久的问题:为什么说雨没下透的时候,出的菌子是有毒的。
老板告诉他:
第一,雨没下透,说明雨季刚开始不久
第二,山里的地皮硬,刚开始下雨的话,雨水无法下透,地下的菌丝不可能长得这么快
第三,能长得快的,一定是有人工干预的地方
第四,也就是被人为刨松的、土质松软的农田附近
第五,雨季之前是打农药的好时候,因为一下雨,农药就会被冲淡。
总结:雨季刚开始时,山里根本就还没怎么出菌子,数量大的菌子都来自于打了农药的农田附近,有毒的概率会提升。
本地人就算在菜场看到了一些不应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菌子,都不会买。
传着传着,就成了要顺应时节,不时不食,雨没下透的时候吃菌子会中毒。
啊……忽然就有《走近科学》的味道了。
——
顾淼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到沙蓓蓓家,把一整条火腿送到她家。
沙蓓蓓第一反应:“不要这么多,腌腊制品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好吃的,你先切一块尝尝。”
没进嘴前,沙蓓蓓对火腿爱搭不理。
吃了几口之后,沙蓓蓓同意火腿留下:“确实好吃。”
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直到沙蓓蓓从顾淼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大把日本糖。
“这是哪来的?也是诺邓特产?”
顾淼:“一个日本老太太给我的,我教她怎么坐车。”
沙蓓蓓:“你说的是真的日本老太太,坐真的车,而不是背着我看什么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