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晋王往前一步拜道:「前些时日兖州流民入京,前知府不作为与贪赃枉法惊动举国上下,如今正是需安抚民心,整肃府衙来慰民,以树立朝廷清明官风,不可草草行之。儿臣以为,应多增援人手协助新任知府,矫正流弊。」
紧接着睿王亦是出列,语调间多了些不以为然,「兖州流民一案已受过朝廷太多恩惠。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万事有度而有则,一味地施捨与偏好,并不见得能够成。」
皇帝似乎早已见惯了两位皇子的不和,抬袖时问向睿王,「那若生以为,该如何?」
「官吏更迭替换,新官处理前任积弊本就是为考核之一,既然不能胜任其职,便由吏部重新任命人选。柳尚书于吏部多年,应当比我更了解官员调动吧?」睿王话音未落,沉沉目光已投向柳尚书处。
柳尚书从容接过了话,「睿王殿下所言并非无理。但考虑到此次兖州流民案较为特殊,身为一州之长的官员带头作恶,难以清理积弊亦并非完全是为新任知府之故。官员的调配不仅要考虑所处位置的合理性,亦要顾全朝员大局,轻易更替只怕会误失人才,对朝廷有所损失。」
只听得睿王不屑地轻笑一声,旋即不顾百官直言驳道:「柳大人在此事上,倒是有些过于瞻前顾后了。我朝何时缺过贤才?科举年年盛过一年,多少才子为仕途挤破了头。」
晋王摇摇头,争道:「科举之进士于朝不过是初入茅庐,地方官治非眼光老辣、精查弊病对症下药之人不可为。」
江扶风见着朝堂上的针芒相对不禁暗自咋舌,而皇帝却是未采任何一人之言,忽遥看着她的位置问道:「江侍郎对此有何见解?」
「兖州流民案影响不可小觑,这关乎民心与百姓对朝廷作为的期待。若是不能妥善处理,只怕百姓会以为朝中无人无才,官治颓败。此前睿王殿下赈灾拨银虽是安抚了流民,但只是一时之举,并不长远。」
江扶风罔顾着众道目光,字句清晰地于殿上道来,「睿王殿下的意思微臣亦明白,眼下兖州的癥结在于虽有良药但剂量不足,殿下便是怕这剂量太足会对百姓有害。但如何衡量这『剂量』,亦是需要对症而下。如今兖州知府接任数月,未能清理积弊而告急,自是需要多加派有经验的官员前去辅之,而非直直换药不对病根。」
一直闭目养神的陆悯思闻声睁开了眼,「江侍郎认为,何人可胜任?」
--------------------
第42章 秦路(小修)
=============================
朝堂之上,陆悯思轻飘飘问出的话让江扶风一时有些发憷,她尚未完全接任吏部要务,如何知晓何人能选调?
即便她此时能借用系统广查朝局人才,但若是说深了去,难免会有柳尚书素日于府内泄朝廷要密之嫌;若她避重就轻无所答,定会被陆悯思抓着奚落,让皇上给她落得个坏印象。
接而江扶风百般斟酌后,深吸着气答道:「微臣以为,应派遣规整积务经验老道之人辅之,意在除流弊,绝后患;再则是善察民情心细如发之人,集兖州民间诉求;整合实情,派擅治之员奏以朝廷。」
「江爱卿虽是初入吏部,于用人之上倒是有着一番见解。」皇帝微微颔首,右手抚着龙椅把上,又望向柳尚书,「柳爱卿,吏部对此调配所需官员,你回去起草个名单呈上来。」
柳尚书方欲躬身领命,睿王蓦地向前道:「父皇,儿臣愿亲下兖州巡查民情。」
此话一出,江扶风见得朝臣中不少人为之动容,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一众心里大多有数。接而她便听睿王于前说道:「兖州流民一事说到底,终究是对朝廷颜面有损,儿臣身为皇子,自然有义务为朝廷整肃官风。」
皇帝龙颜渐开,「你有如此体恤百姓之心,朕心甚慰。」
继而晋王驳道:「皇兄此举恐怕不妥,那兖州前任知府送礼银至皇兄府上,此事横亘在百姓心中是一根刺,皇兄却不避嫌请命前往,怕是会适得其反。」
睿王据理力争着,面上附着诚恳,「正是如此,儿臣才必须前往。儿臣虽昭罪己书于天下,但那空头白话于百姓心里并不信服。儿臣不过想要一个赎罪的机会,为兖州百姓做点实事,六弟便这般信不过吗?更何况那兖州新任知府正是施展不开之世,如若有皇子坐镇,传达圣意和颁发规条想必也容易得多吧。」
「若生此言不错。」皇帝思忖间,话语已是偏向睿王,晋王几番欲再言说之时,终究是捏着袖未言。
江扶风见着睿王如此屈尊亦要争这个机会,想来兖州定有干系到其利益之处,而皇帝亦是吩咐道:「这样吧,柳爱卿,选调两名官员随睿王赴兖州相佐。此次若能解决兖州之难,必有重赏。」
「微臣遵旨。」柳尚书领命道。
至朝散之时,已过巳时。
此番天明,江扶风才得以看清皇宫周处。恢弘的红墙接连着无垠天边,来时的汉白阶梯却是天下士人日相所赴之路。
正当她遥看着前处出神之时,身后一个嗓音传来,「江侍郎,江大人。」
江扶风闻声回过头,便见秦路已是步履轻快地从重重人影里跑了过来,还不忘对她作揖自我介绍着,「户部侍郎,秦路。」
秦路是个微胖的中年人,是以他这般朝江扶风奔来的姿势稍显了几分滑稽。而他咧嘴一笑之时,面上的肉亦随着堆砌成一团,「江大人,我已是久仰你的传奇故事多时了,今此才得以有机会结识。」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