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
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兵分四路侵扰明朝边境。
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愤怒不已,决意出兵反击。
此时,太监王振敏锐洞悉了朱祁镇内心的渴望,于是建议他御驾亲征。
朱祁镇少年登基,心怀壮志,
他一直仰慕大明太祖、太宗(朱棣的庙号这时候还没被改为成祖)北征草原的壮举,
因此一听到王振的建议后,
他便心生向往,
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朱祁镇下旨御驾亲征,并在两天后便即刻出发。
朝堂大臣们说皇帝要在两天内御驾亲征,顿时惊愕不已。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大臣们跪在台阶下苦苦相劝,希望皇帝能三思而后行。
然而,朱祁镇对王直等人的劝谏充耳不闻,坚持要亲自出征,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他担心王直在军中碍事,索性让其留在京城。
当时已75岁高龄的四朝名将、英国公张辅闻讯后,
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主动请缨代替皇帝北征。
然而,朱祁镇决心已定,
他不愿错过这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坚持御驾亲征。”
“为了安抚并说服孙太后,
他还特别立下了太子朱见深,并任命异母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
自以为安排妥当以后,
朱祁镇便率领着仓促组织起来的二十万大军,
诈称五十万人,
浩浩荡荡的开赴边境。”
朱高炽见此,眉头微皱,带着些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
“既然有英国公在军中坐镇,大明为何还会败给瓦剌?”
“哼!”朱高煦闻言不由得冷哼一声,说道:“自然是王振那死太监在暗中捣鬼!”
朱高炽不是没想到王振会从中作梗,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王振会如此肆无忌惮,而那朱祁镇偏偏还对他信任无比。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解说道,
“尽管大明朝在麓川之役后国力有所削弱,但名将勋贵们犹在。
只要朱祁镇稳健行事,大明军队完全有能力与瓦剌相抗衡。
然而,由于王振独揽大权,
导致张辅等经验丰富的老将,被排斥在决策层之外。
最终大明二十万大军,
竟然完全掌控在一个缺乏军事经验的年轻皇帝,和一个善于谄媚的宦官手中。”
“二十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边疆,
哪知天公不作美,连日来大雨如注,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大军好不容易抵达大同时,
眼前尸横遍野、血腥恐怖的景象,又令人触目惊心。
这支仓促组建的队伍,本就与百战精锐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士兵们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场,
心中自然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再加上朱祁镇急于出征,
大军的粮草供应并未得到妥善安排,
军心开始逐渐动摇,士兵们的斗志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如此困境,朱祁镇不免产生了撤兵的念头。
但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却一仗未打就撤退,无疑会严重损害自己的颜面。
因此,他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
“这时候,王振又看出了朱祁镇的心思。
出于维护皇帝颜面以及满足个人私欲的考虑,
他提议大军改道前往蔚州。
为什么去蔚州?
原来那里是王振的老家!
若能带领皇帝亲临其地,那不比什么‘衣锦还乡’来得更有面子?”
“可蔚州这地方紧邻大同,而也先大军进攻的目标就是大同!
明军军心不稳、粮草缺乏,群臣自然竭力反对。
可王振不管,朱祁镇也不管。
这俩在军中最有权势,但也是最白痴的货,
竟然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进军路线,
去蔚州送人头…哦不,是去驻军!”
“……”朱棣已经无力吐槽。
朱瞻基咬牙切齿,恨不能把这个未来的儿子掐死在娘胎里。
与此同时,其它朝代的百姓们也都开始热切地议论起来。
“这朱祁镇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放着那么多有经验的将领不用,偏偏要听一个太监的话?”
“就是啊,那王振除了献媚迎奉,他懂什么军事?”
“这不是明摆着让瓦剌人捡便宜吗?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白白葬送了?”
“唉,这大明朝的皇帝真是一个比一个会作死,这大明朝还能撑多久?”
“说实话,我现在都开始同情瓦剌人了。
他们本来只是想抢点东西,现在倒好,二十万大军和皇帝都直接送上门来了!”
“朱祁镇和王振真是绝配啊!
一个敢想,一个敢做。
只是可惜了那些无辜的将士和百姓们,要为他们两人的愚蠢付出生命的代价。”
“……”
视频还在继续播放,而朱祁镇离谱的行径,才刚刚开始。
“大军走到一半时,王振却又开始闹幺蛾子了。
他因为担心大军会踩踏家乡的庄稼,于是劝朱祁镇返回大同,再走东路。
经过几番折腾,大军终于抵达了怀来附近。
此时,士卒们已经疲惫不堪,心中充满了怨气。
由于王振的反复无常,导致大军的后勤辎重没有跟上。
无奈之下,大军只能原地驻扎等候辎重。
而这里,则有个在后世无比响亮的名字——土木堡!”
“也就是在土木堡,也先率军追上了明军!
没想到吧?
辎重没等来,倒是等来了瓦剌老六。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说起这群老六,他们还真挺‘客气’。
先是贴心的帮明军掐断了水源,然后又拦截了明军辎重。
这下明军彻底麻了,
他们一无水源,二无粮食,城外又是瓦剌大军热情围观。”
“二十万明军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可能是听到了明军的心声,也先居然派人进城来议和了。
但议和就议和吧,你们拿着刀来干嘛?
只能说也先不愧是老银币,
他竟然趁明军不备,直接发动了总攻!”
“结果可想而知,明军一败涂地,皇帝都成了俘虏。
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文武大臣,
像张辅、邝埜、樊忠等人,也都悉数战死沙场。
这一仗下来,明朝的武将勋贵集团几乎被团灭了大半,为之后一百多年的文臣专权埋下了祸根。”
“至于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王振,他自然也没能逃脱应有的惩罚。”
“樊忠临死前,
手持木槌,
满腔怒火地吼道:‘吾为天下诛此贼!’
然后一槌下去,
就这样把王振给活活锤死了。
王振终于死了,
但大明,也差不多去了大半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