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281章 不就是扩军吗,我跟了!

第281章 不就是扩军吗,我跟了!

    李煜之所以破釜沉舟、耗费巨资,向契丹购买如此多的战马,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南唐与契丹之间的“蜜月期”,很快就要结束了。


    说什么“夺回淮南十四州”的话,只是给李重进、赵匡胤、张永德这些人听得,怎么可能,如果连中原都打不下来,何谈天下统一?


    然而,一旦将来李煜挥师北上,哪怕只是进入到黄淮地区,契丹方面就会立即觉察出来。


    换句话说,对于契丹这样的游牧政权,所谓敌人不是特指后周,而是任何一个中原政权!


    这世界上最正确、最本质的,还是那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汝南袁氏的商船、商队已经准备妥当,袁家以车马行起家,又经营皮货、饭庄、香料、客栈等生意,几十年来游走各地,马、牛、羊贩卖数量十分庞大,即便在扬州城中,也有不少合作伙伴,甚至是当官当兵的。


    乱世中,商人最大的优势并不是钱,而是所承担的商品流通功能,一般来说,除非穷的急了眼,当权者不会拿规模较大的经商之人开刀,这相当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李重进就很明白这个道理。


    只不过,他没想到李煜会采取“打一派、拉一派”的方式,硬生生地扶植起来“五大皇商”,也就是成为了南唐的“国有企业”,对外,汝南袁氏仍然是普通的生意人。


    “李卿,子时出发,你去准备吧!”


    “遵旨……陛下,还不回宫吗?”


    李元清护送李煜出宫,自己先走了,不像话。


    万一皇帝出了点岔子,就算立下再多功劳,脑袋都不够砍的。


    “无妨,朕想要多呆一会,听听江涛的声音。”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江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夜晚的温度已经让人感到微寒,接近子夜时分,江面开始起雾。


    一片混沌,昧爽不分,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那雾,就像人的命运一样,看不清、抓不住,却又置身局中,无法逃离。


    “赵匡胤,你若聪明的话,就不应该占据中原,更不应该企图淮南。”


    在李煜看来,赵匡胤可以选的路,只有一条——


    离开中原,因为中原是众矢之的,赵匡胤转战西北、夺去汉中,运气好的话,能够从关中进入蜀地,以他的势力,干掉孟昶不是什么难事儿,这样一来,还不会失去封侯称王的待遇。


    其他所有的路,都是走不通的。


    西北方向,北汉刘崇、定难李筠虎视眈眈,与赵匡胤的仇恨,都顶在嗓子眼。


    正北方向,只能投降张永德,即便赵匡胤能够攻打下来汴梁,符彦卿也不会善罢甘休,更别提雄踞幽云之地的契丹。


    正东方向,登、莱、青三州地盘,后周旧有的军事力量,也容不下赵匡胤,退一万步,赵匡胤打下山东之后,面对的也是烂摊子,失去重要的粮食、兵源之地,还可能面临各种天灾。最重要的是,李重进只要封锁大运河,赵匡胤就相当于自掘坟墓。


    当然,还有一个“额外选项”,就不知道赵匡胤敢不敢了。


    强渡长江、攻打金陵,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重新开始。


    “赵官家,希望和州一战,能够让你清醒……投降吧,折腾个什么劲?我当皇帝不好吗,你就去做违命侯!”


    李煜一直在江边,直到东方泛白……


    与此同时,新生的“陈州政权”一改之前的小心翼翼、韬光养晦,毫不掩饰地开始了疯狂的举动。


    在张洎“信誓旦旦”与赵匡义“言之凿凿”的汇报下,不仅赵匡胤,就连一向精明的赵普、苗训,都开始相信南唐在大举征兵,准备联合李重进,一举消灭自己。


    这个时候,唯一清醒的反而是“傻大粗黑”的田重进,他听完赵匡胤的担忧之后,当即表示,纯属扯淡!


    后周第三次南征,之所以没有灭掉南唐,一是因为长江天堑,当时后周水军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水战,而且训练地点就是在汴河以及金明池等地,郭荣担心水况不同,不敢掉以轻心,打算在淮南募兵、启用降将之后,再攻打南唐。


    二是因为契丹、北汉联合起来,在北方搞事情,也就是着名的“高平之战”。


    三是因为赵普,田重进一提起这个整天拿一本《论语》的家伙,火气就大,要不是他一个劲撺掇什么“攻心为上”,什么“先南后北”,事情也不会成为烂摊子!奶奶滴,不服就打,打服为止!


    若是冲锋陷阵,赵匡胤绝对信任田重进,可是出谋划策,赵匡胤绝对不敢听他的。


    赵普的观点很明确,一定要打下扬州,这样才能避免沦为大周叛军。


    可眼下,南下的阻碍不仅是李重进、韩通,连张永德与李煜都搅和进来了,入冬之前,至少要拿下泗州,对扬州、甚至金陵形成威胁。


    为什么是“入冬之前”呢?


    因为,赵匡胤手中的粮饷,已经撑不过来年麦子熟了,军饷什么的还好说,可粮食一旦告罄,就会军心涣散。


    本来,赵匡胤占据黄淮,粮食养军队是没问题的,可加上登、莱、青三州的几十万灾民,粮食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


    几十万灾民,就算不去打家劫舍,光是沿街乞讨,再加上每天饿死千八百的,这样算下来消耗的粮食也不少。


    种种情况下,赵匡胤的核心决策层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扩军。


    将大量流民吸收到军队当中,一方面可以解决社会动荡、盗匪横生的问题,还能给自己贴上“爱民如子”的标签,另一方面,新编义军可以扩大实力,南唐不是增兵五十万吗,没关系,我们可以增兵到六十万,人有的是。


    不就是扩军吗,我跟了!


    这个举动,可谓疯狂!


    一边自封“开封府尹”“宋国公”,一边扩大军力、招兵买马,一边挥师南下,逼近扬州。


    周边将领及割据势力,只要不是眼盲心瞎,都知道赵匡胤要干什么,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


    打下扬州,劫持郭宗训,就让他禅让给自己皇位。


    打不下扬州,盘踞淮南、再望江南,老子直接称帝!


    “流民军”被划分成三波,分别派往东、中、西三线战场,没有训练,没有保障,甚至没有兵器。


    没关系,这些人本来就是去当炮灰的。


    这里面,只有一个问题,恐怕是赵匡胤没有仔细考虑的。


    在兵力分配时,西线流民军的统领,就是赵匡义,副将是父子两人,李处耘与李继隆。


    随行参军的名字,叫做张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阴阳风水秘录 学长,我错了 斗战魔神 含桃 逆天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