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师说》,关中震荡!</p>
此篇文章,房俊以流利畅达的笔触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学问精深,便趾高气扬目无余子的所谓大儒。</p>
是否为“隋唐第一雄文”优待商榷,但若是其是“隋唐第一打脸之文”,却实至名归!</p>
此文一出,当日在学院山门之前的那一番唇枪舌剑,不免被人绘声绘色的传播开来,大儒们指责讥讽房俊的话语犹在,“啪啪”的打脸声令市井之间喜闻乐见,拊掌叫好!</p>
平素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儒们依仗门第、学问,俨然俯瞰众生,便是朝中官员等闲亦不曾放在眼中,更别说寻常的贩夫走卒在他们眼中更是有若泥垢一般的存在,这帮人被打脸,除去他们的直系亲属或者子弟,谁不是拍手称快?</p>
幸好齐威赶去房府,拉下老脸向房玄龄讨了个人情,房玄龄这才逼着房俊同意删除了最后那一段,否则这位辈分甚高、学问精深不在孔颖达之下的大儒,怕是要贻笑大方,沦为天下笑柄,青史之上,亦要有一抹无法抹去之污点……</p>
面对舆情汹汹,一众大儒无人站出来辩驳,尽皆沉默相对。</p>
没办法,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文字精辟,概念明晰,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逻辑性更是缜密周祥,绝无一丝疏漏之处,纵然想要从中寻出错处加以反击,却犹如狗咬刺猬——无从下口!</p>
这等文章若是敢于出言质疑,难道真以为天下都没有眼睛,都没有读过书么?</p>
故而,这些大儒纵然再是如何憋屈,亦只能将这股怒气郁结在心中,哪怕憋出内伤,亦是无法发泄……</p>
一时之间,《师说》传颂关中,并且以光速向着四周州府辐射。</p>
长安市井之间、门阀聚会、学社交流、甚至朝堂之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等等文中佳句不绝于耳,风头之盛,即便是乡野匹夫、三岁稚童亦有所闻。</p>
士林之中,对于房俊的赞誉亦是此起彼伏。</p>
没办法,贞观一朝,大唐尚武成风,文官的地位极其尴尬,看似掌管着朝中诸多重要职位,但是在李二陛下的纵容之下,武官们嚣张跋扈,并不将朝廷制度放在眼中,自行其是视律例为无物,即便官司打到太极殿,李二陛下往往呵斥两句逾矩的武将,罚一些俸禄,然后不了了之……</p>
这让文官们情何以堪?</p>
当官的意义何在?</p>
还不就是一个“权”字!</p>
当手中的权力没有受到保护,再大的官,也索然无味……</p>
所幸,朝中出了房俊这么一个奇葩。</p>
允文允武,才华横溢,又深受皇帝之宠信,介于文官与武官之间,只是平素之行事作风却颇多偏向于武将,出口必言“尚武”,这令文官们很是烦恼,希望能够将其彻底拉到文官一方,成为旗帜,对抗武将。</p>
如何拉拢呢?</p>
人家背景深厚,官路亨通,想要在官场上加以关照是不可能的,财力更是冠绝关中,素有“财神爷”之称,许之以利,亦行不通。</p>
唯有投其所好,歌功颂德,大力鼓吹,以此获得房俊之好感……</p>
于是乎,士林统一口径,将这一篇《师说》夸得天上有地上无,非是饱学鸿儒、天资纵横之辈,如何写得出来?</p>
再加上《师说》本身的水准无需赘述,这股风潮愈演愈烈。</p>
直接将房俊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大唐年轻一辈文采第一,假以时日,大唐第一鸿儒之头衔舍他其谁……</p>
*****</p>
“阿嚏!”</p>
渭河渡口,房俊骑在马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p>
一旁的太子李承乾关切道:“可是身子不适?稍候去东宫稍坐,让御医为二郎诊治一番,切莫耽搁了病情才是。”</p>
“无妨,无妨。”</p>
房俊揉了揉鼻子,道:“微臣并无大碍,大抵是哪一个无聊之辈,背后议论诋毁微臣而已。”</p>
李承乾便笑道:“怎会有人诋毁?眼下,二郎之名声街知巷闻,无人不赞一句天纵奇才,皆说二郎乃是文曲星下凡,声誉之隆,当世士林之中,不做第二人想!”</p>
他信赖房俊、重视房俊,素来将房俊倚为肱骨,视之为自己的伊尹、管仲,现如今房俊有这等声势地位,无论是对稳固他的储君之位,亦或是将来治理大唐,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自然喜闻乐见。</p>
房俊却摇头苦笑道:“殿下难道看不出,这是有人在推波助澜,捧杀于微臣?其心可诛啊!”</p>
李承乾一愣,错愕道:“不至于吧?那篇《师说》孤曾拜读数遍,实乃千古罕见之雄文,对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更是前所未有的精辟,足以影响深远,凭借一篇文章,便足以名垂青史!坊市之间的赞誉虽然有些过了,但亦是二郎应得之荣誉,是不是想多了……”</p>
“但愿吧……”</p>
房俊敷衍了一句。</p>
那帮子拼命鼓吹他房俊的士林官员,哪里有一个好东西?</p>
这位太子殿下宅心仁厚,或许是本性使然,亦或许是后天所受之教育使然,从来都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去往好的地方想象,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极其伟大的品德,但是换一个角度,却显得严重缺乏政治智慧。</p>
历史上这位憨厚仁慈的太子殿下被逼得起兵造反,可见李二陛下对于他这种可以当一个伟人、却做不好一个皇帝的性格是何等失望,李承乾下场悲惨凄凉,却也愈发映衬得李二陛下的枭雄心性……</p>
李承乾觉得房俊心思敏感,将所有事情都往最坏处考虑,简直有些杞人忧天,正欲劝解几句,忽闻渡口码头上锣鼓喧天,赶紧闭口,抬头看去,一队整齐的船队自河道上远远驶来,洁白的船帆犹如一片白云……</p>
皇家水师的船队抵达关中,李承乾此来,便是迎接跟随船队而来的新罗女王一行。</p>
须臾,船队抵达码头,放下跳板,船上的水师兵卒先行下船,在码头上列阵以待,与太子带来的禁卫一起封锁码头,确保安全,不至于被不明真相的百姓冲撞骚扰。</p>
远处,太子六率的禁卫盔明甲亮,排着整齐的阵列,旌旗招展,军容鼎盛!</p>
而后,新罗女王一袭盛装,自旗舰之上,踏着跳板,步履款款,踏足码头。</p>
李承乾早已翻身下马,与房俊一前一后,趋步上前,拱手施礼道:“孤乃是大唐太子,在此迎候新罗女王陛下,女王驾临大唐,神州欢庆、百姓开颜,唯愿大唐于新罗之友谊世代相传,永不相悖!”</p>
善德女王一身新罗王服瑰丽锦绣,乌云高耸、金冠辉煌,端庄的俏脸沉静似水,盈盈向前,敛裾还礼,口中道:“殿下亲自相迎,新罗鄙主,幸何如之?素问太子殿下宽厚仁德,乃是苍生之福祉,今日之间,果然名不虚传。”</p>
两人客套一番,房俊插话道:“陛下已然在太极宫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率领文武群臣静候女王到来,还请女王暂且在鸿胪寺稍作休息,沐浴焚香,而后赶赴太极宫,参加宴会。”</p>
善德女王俏目望向房俊,烟波流转,颔首道:“多谢侯爷。”</p>
房俊道:“请!”</p>
善德女王提起裙裾,当先而行。</p>
不远处的东宫六率则先行出发,整齐的列阵在前引导,附近前来参观的百姓纷纷避往两侧,看着人群中奇装异服的新罗使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p>
房俊跟随在李承乾与善德女王身后,看着善德女王登上前来迎接的四轮马车,等到李承乾亦跃上马背之后,这才牵过自己的马,正欲上马,忽然一回头,便见到随行的新罗使节团中,一道锐利的目光狠狠盯着自己。</p>
房俊看去,一个高挑的倩影立在使团正中,长裙曳地,头上一顶纱帽遮挡了容颜,但是面纱之下那两道清澈炽烈的目光,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p>
房俊嘴角一挑,冲她眨了眨眼,然后翻身上马,留给她一个潇洒矫健的背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