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诸天从长津湖开始 > 第13章:欣欣向荣

第13章:欣欣向荣

    他们都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军队打过多年仗,都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硬汉,克服过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简直想不出还有什么没有遇到的困难。


    民运股长冯保国越听越兴奋,觉得大伙讲的内容都很有道理,可他心里合计着一件事。


    他是个老民运干部,每次打仗,他负责筹集粮草。


    国内的老乡虽然都很穷,但是只要自己的部队需要,就不顾自己的困难,有啥都舍得。


    可越是这样,老冯越难过,真想从自己身上割肉。


    什么都有的富户却一毛不拔,动员起来可困难了,部队南下的时候,地方语言难懂,工作起来极其困难,那还是在国内。


    而今出国打仗,一到了朝鲜,更加人生地不熟,加上朝鲜人民自己都非常困难,还有一个语言差的问题,筹粮工作更是头疼,要是到朝鲜不需要筹粮,就好了。


    他几次忍不住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又怕被大伙笑话,始终保持着干笑,乐和和的听着大伙发言。


    范天恩团长瞧见一言不发的老冯,便开口问:“冯保国,你还没有发言呢。”


    冯保国先想到自己要唱的是反调,有些面红耳赤,他说:“大家的发言我理解,要是到朝鲜不用筹粮,我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我就这么个顾虑。”


    会议室爆发一阵笑声,有人说:“冯股长是老眼光看新闻,如今咱们天上有飞的,地上有跑的,还有饼干罐头,少不了你吃的,老冯,你该失业了,哈哈哈哈。”


    冯保国拧着眉头,“一个团,住在山沟沟里,万一不通车咋办。”


    大伙儿说:“那就打电报,叫飞机空投嘛。”


    冯保国笑着说:“那感情好,我甘愿失业。”


    绝大多是干部,都是抱着新中国成立,不用再过以前那穷苦日子,现在顿顿猪肉炖粉条,要什么有什么,新中国已经有条件解决我们的一切困难了。


    这种思想在各级部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夏远对此深有体会,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他很明显的发现大伙的盲目乐观十分严重。


    肖和平没上过几次战场,最近上的一次战场,还是跟反动派交手,那时候的反动派已经是强弩之末,没什么能力抵挡解放军的脚步。


    再加上,解放军的政策是以战养战,各种各样的武器都从反动派那里缴获。


    坦克、巴祖卡、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迫击炮等等,甚至美军吃的罐头都能缴获到。


    那样的战场,几乎是一边倒的形势。


    但朝鲜战场跟国内的战争完全不一样,甚至跟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


    日本鬼子的飞机都算是稀罕玩意儿,顶多出动两三架飞机,大的战争十几架,最多的是掷弹筒,其次就是迫击炮。


    美国鬼子那边,巴祖卡和迫击炮都是最常见的,航空母舰停泊在大海上,飞机场、补给站修建到前线,各种物资供应。卡车车队成百上千,随时随地能够呼叫空投和远程炮火支援。


    双方的差距是无法想象的。


    看着部队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夏远不想打破大伙对接下来的战争的期待,他默不作声的,日复一日的待在炊事班,好几次想胡指导员申请调离炊事班,都被胡指导员和孙连长给拒绝掉。


    无奈,夏远只好跟着大老刘,时不时隐晦的和大老刘讲美军的强大,让他别这么盲目乐观。


    大老刘讲:“这怕啥,咱们现在有空军,有战车旅,有高射炮团,队属炮兵。”


    这个时代终究有特殊,那时候传闻多,很多连排干部动员的时候,喜欢夸大其词,故意说的耸人听闻,什么出国作战,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要飞机有飞机,要大炮有大炮,现在可不是什么土八路蹲山沟的时代了。


    说起来这也并非无稽之谈,当美军侵朝后,上边考虑到未来同美军作战,是不同于以往国内战争,因此在组成东北边防军时,就做出了加速特种兵建设的决定。


    立即增编了四个飞行团、三个战车旅、十八个高射炮团以及10个军的队属炮兵。


    但要实现这一步,还需要时间。


    偏偏有一些人便把想办到尚未办到的事当成现实,甚至把谣传当成真事。


    对于这方面的思想,部队自然有一套方法,只有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片面性,坚持辩证法,才能使广大指战员以正确的思想,面对新的战争环境和敌人,临战时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夏远能够注意到情况,上级早就注意到,针对不对存在的思想问题,各级政治机关和营连政工干部,在引导部队干部战士人情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支出上,比较生动具体地,既讲美帝主义是纸老虎,也讲美帝国主义还是真老虎。


    在讲侵朝美军装备优势时,也将他们作为侵略者是非争议的,失道寡助,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等。


    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政治教导员方新,为了解决那种片面比较敌我装备优劣的倾向,提出让大家展开全面比长短的活动。


    经过比人心向背,比兵力来源,比部队士气,比为谁打仗,比谁更会克服困难,比武器和人的关系,使得战士们进一步正确的认识敌我,树立敢碰硬、能碰硬的自觉性。


    除此之外,在缩短差距上,各级部队抓紧部队入朝作战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条件下,整顿了编织,补充了兵源,调整了武器,准备了必要的物资。


    不仅如此,上级考虑到敌人精良的现代化装备,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等,甚至还要对付敌人的空降兵,因此,在距离前往朝鲜战场最后一点时间内,三十八军组织以临战姿态进行了相对应的训练和演习。


    就连炊事班也被拉到野地之中,进行专项训练。


    前方侦察兵传来发现敌情的哨子,是敌人的飞机,孙连长迅速大喊:“散开,注意隐蔽!东南方向!”


    “瓜娃子,快走。”大老刘拍了肖和平一巴掌,拉着他趴在反斜面。


    夏远早有躲避美国鬼子飞机的经验,行动同样迅速,没等大老刘看过来,便已经看不到夏远的身影,早就找了个好位置趴了下来。


    “臭小子,还机灵着呢。”


    听到侦查员的哨子声在响起,大老刘从掩体后钻出来,看到夏远在另一边,忍不住笑着说。


    夏远没说话,干笑一声,没有说话。


    演习还在继续。


    防空侧重强调挖掘防控掩体、做好伪装和利用地形地物隐蔽。


    模拟夜间行军,强调了按照方位角行进和设置路标,加强行进间通信联络。


    战术训练突出近战、夜战和穿插迂回的演练,着重展示营、连、排、班各自为战的能力,就连炊事班也进行了相对应的演习。


    只是炊事班很少作为战斗单位使用,以至于炊事班的战斗力远不如战斗单位,进行的训练侧重点不在作战能力上,既然炊事班是部队移动的厨房,他们的训练项目便是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下,甚至在有敌机侵扰的条件下,如何为前线作战的连队做一锅热乎的饭菜,这成为炊事班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于是,夏远又把无烟灶拉了出来。


    无烟灶能够有效的避免生火时产生的烟雾,挖掘相对简单。


    无烟灶一经三连炊事班使用,便迅速引起上级的注意。在其他部队的炊事班,还在想方设法防止烟雾扩散,甚至通过降低火焰的大小,来减少烟雾的产生,可烟雾依旧会在天空飘散。


    反倒是夏远挖掘的无烟灶,最终被大地吞没,仅有缕缕细烟飘散出去,又很快消失不见。


    在训练结束的第二天,夏远作为代表,前往各连队的炊事班,进行无烟灶的原理讲解与挖掘方法的演示。


    大老刘感慨的说:“这小子,总能给人整出来一些新玩意儿。”


    无烟灶很快得到全军的推广,这种灶火十分方便,挖掘的速度很快,消烟的能力非常强,非常适合作为炊事班野战做饭时候的灶火。


    基本一个人能在几分钟内挖掘出一个无烟灶。


    这几天,三连驻地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不时的有军里的领导前来,看一看这个天才少年。


    在旁人眼中,夏远的确是天才,十六岁,突破全国投弹距离的记录,又在临战的时候,发明了无烟灶,这大大提高了炊事班野战做饭的隐蔽性。


    实在无法想象,这小家伙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距离前往朝鲜战场的脚步越发临近,战士们的训练强度几乎拉满。


    机关和后勤保障分队都配备了轻便武器,并进行了必要的训练,以便应付空降敌兵和散兵。


    为保障任何情况下作战指挥不中断,对司、政、后机关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作战、侦查、通信和机要部门均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


    就此,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进行了临战训练,经过切实的各项准备,机关部队的胜利心大大提高,部队再也没有最初军委发布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的那段盲目自信和浮躁。


    部队的氛围感愈发浓郁。


    朝鲜形势日趋严重,战火逼近鸭绿江,部队入朝作战的一切准备基本就绪,眼下只剩下最困难的一项。


    朝鲜地形复杂,部队对地形不熟悉,语言不通,急需要一批朝鲜语翻译。


    林吉和延边地区人民政府把部队的需要,告知当地群众以后,许多朝鲜族的基层干部和青年教师纷纷支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军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和朝鲜参谋前去挑选了五百七十多名志愿,加上北东军区派来的一批朝鲜族同志,共计七百三十五人。


    从机关到连队,都配备哦了朝鲜语联络员。


    下三连的是一个瘦瘦的小伙子,戴个眼镜,看起来二十岁出头,听孙连长讲,他们连里有一个小天才,就在炊事班,便执意要去看一看。


    “你好,我叫赵瑞龙。”


    这是夏远第一次跟赵瑞龙见面,他上下打量这个朝鲜翻译,很年轻,很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年轻人的气质,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感,言语之间,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健康。


    “我叫夏远。”


    赵瑞龙性格外向,天生带着一股自来熟的气质,与谁都能聊得来。


    再加上他本身上过学,见多识广,跟谁聊天,都聊得津津有味,他很健谈,说的事情头头是道。


    “你们让我自愧不如,我已经二十二岁,生活的健康,幸福,又有学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在你们的保护下,我才能这样安定的生活,而你们,比我还小。”


    赵瑞龙讲话天生让人充满好感。


    尤其是炊事班的小战士,他们家庭困难,小的时候在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摧残下,家乡都没有了,参军便是为赶走敌人,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默默的做着这一切。


    可能某一场战争,他们就牺牲了,牺牲的同志那么多,有谁记得他们的名字。


    甚至他们在想,也许自己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


    即便是有这样的思想,他们就是这种默默的付出,赵瑞龙的到来,反倒是打消了他们先前的顾虑,人民不仅仅会记住他们,记住和平的生活是他们带来的,更会记住他们的付出。


    就这样,赵瑞龙在到来连队短短两三天的功夫,便跟连队的同志们打成一片。


    像赵瑞龙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同志是朝鲜族,汉语表达能力差很多,但是他们能运用熟练的朝鲜语,成为沟通部队和朝鲜军民友谊的桥梁


    有了他们,入朝作战中,不论是行军找向导,宿营打前站,侦查敌情,还是做群众工作,就不用发愁语言不通了。


    他们还帮助干部们学会了日常和对敌喊话用语。


    他们在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部队入朝的日子越发临近。(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阴阳风水秘录 学长,我错了 斗战魔神 含桃 逆天邪神